当我第一次手持密度仅1.35g/cm³的镁锂合金试样时,简直难以相信这种轻如塑料的金属能够承受千米深海的巨大压力。三年前我们启动这个研发项目时,多数同行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。

通过调整Li元素含量在5-8%范围内,配合稀土元素微合金化,我们成功开发出抗拉强度达380MPa的LAZ931系列合金。在珠海基地的真空熔炼车间,采用VIM-400型真空感应熔炼炉,我们实现了氧含量控制在80ppm以下的关键突破。

最令人振奋的应用案例来自国家海洋调查项目。去年我们为'海洋六号'科考船提供了整套镁锂合金制造的深海水下机器人框架,使设备自重从传统钛合金的1.2吨降至0.6吨,这让单次作业时间延长了40%。该机器人已成功完成南海2500米水深的地质取样任务。
生产基地现设有两条专用生产线,配备瑞士GF加工中心的五轴加工设备,年产能达200吨。我们独创的等通道角挤压工艺,使材料伸长率提升至25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最近刚交付的某型声纳浮标壳体,壁厚仅2mm却能承受15MPa静水压。
在防腐蚀处理方面,我们开发了微弧氧化与有机涂层复合防护体系。经2000小时盐雾试验后,试样腐蚀速率仅为0.008mm/year。这套防护方案已申请发明专利,并在中海油服的多型设备上推广应用。

今年我们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镁锂材料数据库,运用大数据分析优化热处理工艺。将固溶温度精确控制在480±5℃,使材料性能波动范围缩小了60%。这个突破让我们获得了2023年广东省材料创新一等奖。
望着车间里正在组装的新一代深潜器结构件,我坚信这种超轻合金将开启深海探索的新纪元。下季度我们将启动与印尼国家石油公司的技术合作,这标志着中国创新材料正赢得国际认可。
24h服务热线:13845672341
地址: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科技创新园区海景路88号